国产电视为什么这么难用?
JimmyQin 博主

谁还记得儿时痴守电视机前的快乐,和那意犹未尽的夏夜的梦?

tvlj-title

注:题中“国产”仅指部分国内典型品牌,意在强调其普遍存在的难用问题,并不表示“国外品牌 = 好用”
博主依旧支持中国品牌。

Preface/前言


随着智能手机逐步升级,电视的存在感好像在不断降低。特别是众多短视频应用爆发的今天,我们似乎更愿意拿起手机,随时随地打开APP,轻松刷上几条新鲜视频。当动态资讯变得触手可及,谁还愿意打开电视,严守时刻等待着那些准点节目呢!

whynot-phone

但电视又绝不会从我们的视野中猛然消失。作为居室装修中必备家电的重要组成部分,电视的实用性已被其巨大的装饰性所超越,实现了从实用工具到工业艺术品的巧妙转变。

时值东京奥运热播,我怀着急切的心,带着陌生而熟悉的感觉,打开许久未见的电视。
真正完成深度体验以后,我才明白:
并不是时代抛弃了电视的传统形态,而是这一言难尽的观看体验……实在是比东京奥运会还值得吐槽。



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:



本文分析思路如下:

mindmap

硬件配置


SOC芯片

国产电视在处理器和内存这块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能省则省
在主流安卓手机内存(RAM)来到12GB级别时,同样作为安卓设备的大部分智能电视内存都在1-2GB左右,极少见到4GB以上的配置存在。储存(ROM)这块更是完全没有把电视作为影音终端本地播放器来考虑,厂商总是恰如其分地选用迷你的储存空间得以刚好装下TV系统。导致的后果就是系统运行和播放时卡顿,操作体验欠佳。

屏幕

屏幕技术常用LCD、OLED、激光等等,在色彩饱和度还原度等方面各有千秋。对于护眼认证这种玄而又玄的比较暂不讨论,不过大致遵循价格由价值决定的关系。

材质

机身材质这块主流采用塑料和金属,在保证耐久性的前提下,我个人认为对使用影响不大,更多影响其装饰属性。当前的外观发展趋势是边框趋窄、厚度趋薄,在中等价位的产品中就能获得优秀的观感体验。

智能系统


重点来了!电视操作系统(此处仅指用户界面),确是用户体验的绝对核心,奈何国产电视UI远非令人满意。

操作体验

国产品牌电视大多采用基于安卓定制的方案,理论上讲智能电视就是一台安卓大平板,各大品牌都有自家定制UI,但从整体体验和功能设置来看都是大同小异。在UI定制中,厂商主要通过开发适配电视屏幕规格的桌面APP来实现功能定制。

国产电视定制UI几乎清一色使用“平铺大面积块状卡片”作为主体设计语言,一眼望去不禁让人联想到微软的Metro UI磁贴,当然为了适应电视的特殊属性,增加了“焦点控制”,即强调hover状态,在选取对象方面算是清晰可辨。只是,大面积高饱和度色块的堆叠,顶栏复杂的专区分类,过于密集的影视更新推荐,不仅拉低了美观程度,也降低了使用效率,还会提高用户的学习成本。
ui1
在进入任一视频正片前,桌面几乎是用户停留时间最长的界面。当然,这里的“时间长”是一个相对概念。以我个人的电视使用习惯为例:开机 → 通过桌面选取视频平台或其它应用 → 进入正式观看。桌面更像是一个选择器,一块指向不同内容的跳板。

在日常电视使用频率极低的情况下,我基本是在有明确观看意向的情况下打开电视,直接找到我需要的内容。很少通过桌面推荐信息流来漫无目的地搜寻观看内容。因此,过多的影视推荐信息对我来说无异于重重障碍。由于电视遥控控制的特性,我需要通过一次按键来实现一次块与块的选择,广告和无关内容的加入直接增加了我的按键次数,让简单的选取变得十分复杂。

虽然,随着系统更新,不少厂商开放了桌面自定义功能,也研发出所谓“千人千面”的AI推荐系统。但是,作为普通用户,我想我们还是更加期待简洁的操作体验,脱离茧房般的桎梏,回归开机便观影的轻松自在。

反观国外同类产品,无论是原生的Android TV还是Apple TV,用户界面都是以简洁高效著称。虽然国内外网络环境与使用习惯大有不同是造成差异的客观原因,但是优秀的设计仍非常值得国内厂商借鉴。

tvlj-apple

开放程度


国产电视一大败笔,一定是这简陋破烂还无比封闭的智能生态。
本来,高度自由化、可定制性强等等属性都是安卓系统莫大的优点,然而随着厂商系统更新,国产电视不断提高封闭程度,从删除预置的浏览器,到限制应用下载,再到锁定默认桌面,甚至直接禁止第三方应用安装。
访问一些应用TV版的下载页面,网页当中赫然出现分型号下载的品牌专版APP。同为arm平台的安卓系统,明明可以使用统一软件,此时软件商竟要分型号分包制作,简直技术倒退了二十年。
好端端的智能电视变得不再智能,犹如一台iPhone只能使用通话功能,那不就和大哥大别无二致了吗?
ui2
当然,既然仍旧使用Android作为底层,自然无法完全屏蔽软件的安装使用。从修改包名伪装进系统白名单,到无线adb强制安装,网友用无穷的智慧,和电视厂商斗智斗勇。令人不解的是,许多品牌电视其实预留了第三方软件安装入口,只是过程十分曲折,其中不乏有密码破解这种迷惑行为的加入。既然厂商看到了用户安装软件的需求,为什么要采取这种遮遮掩掩的歪门邪道?试想一名普通观众,为看电视竟然要摸索这样奇奇怪怪的步骤方法,倒真不如选择在手机上直接观看了。

再看国外同类产品,在安装第三方应用这块有明确的设置选项提示用户可能的安全风险,把选择权完全交给用户,显得更加聪明和灵活。

影视资源


近两年数字媒体版权和电视直播管理愈发严格,而国产电视封闭的生态属性更直接导致用户可选免费资源严重不足。
在TV系统内预置的影视平台几乎全部仅为收费会员提供服务,留给免费用户的只有30秒的试看和300秒的广告。
同时由于直播政策,电视也无法采取正常方式安装卫视直播软件。

遥控器


遥控器作为电视重要组成部分,本可以成为电视产品展现设计实力的最佳实现,却常常沦为反人类设计的集中爆发地。
抛开部分厂商直接套用远古遥控模板不提,现在的电视遥控器,为了追求极致的简约,大刀阔斧的减少按键数量,随意更改已成既定使用习惯的按键形状,以及不明设计意图的按键布局等等反人类设计已成常态。许多厂商美其名曰智能语音遥控,完善了语音功能却抛弃了基本按键的使用,是舍本逐末,非明智之举。

tvlj-remote

不得不提我最近使用的创维电视遥控器,按键形状全部一致,按钮没有任何实体凸起标注,只有按钮底部印刷在面板上的灰色小字。用户想要流畅使用,还不得不先记忆一番按钮位置,实在是多有不便。

记得儿时的数字电视,虽然遥控不算美观,但因拥有现今遥控器上难以见到的全数字和频道切换回看按键,就在观看体验这方面,胜过了如今遥控。

拓展使用


电视最为基础的体验不佳,也让我考虑起电视其他的使用场景。

大屏显示器

接入电脑或游戏主机,使用设计优秀的盒子,或者直接使用手机等其他设备投屏等。
tvlj-add1

办公或者教育互动大屏

相比于像Surface Hub、希沃等专业领域的定制设备,智能电视似乎优势甚微。

更加纯粹的装饰产品

像小米透明电视,让电视形态产生非比寻常的分支,给不一样的人居环境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。
tvlj-transp

总结与展望


吐槽了国产电视这么多缺点,其实亦不能忽略中国品牌不断的发展和进步。我们可以看到国产品牌和国外老牌大厂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超越,许多实用有趣的新功能不断地被创造。比如小米电视能配合小爱音箱组合形成立体环绕声,海信、TCL等推出的旋转电视,给竖屏场景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……

但我们更加希望,真正立足于用户体验,专注于人性设计,回归到功能本身,让人能感受到科技温度的优秀产品会在不远的未来涌现。

专业水平不高,相关知识有限,文中所述个人观点,如有谬误,多多包涵。

参考文献


智能电视UI设计那些事儿https://cdc.tencent.com/2012/04/26/%e6%99%ba%e8%83%bd%e7%94%b5%e8%a7%86ui%e8%ae%be%e8%ae%a1%e9%82%a3%e4%ba%9b%e4%ba%8b%e5%84%bf/
智能电视的UI设计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7813082
智能电视UI设计规范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80640167
思维导图使用:百度脑图 制作

  • 本文标题:国产电视为什么这么难用?
  • 本文作者:JimmyQin
  • 创建时间:2021-08-01 08:29:41
  • 本文链接:https://jimmyqin.com/posts/7340a9c8.html
  • 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 评论